牙醫實習風波|港大牙院前院長指畢業要求無用 牙管會隔空反擊:學院有份磋商

社會

撰文: 陳展棋

發布時間: 6 小時前

最後更新: 2 小時前

分享:

分享:

剛退任的港大牙醫學院德藉院長傅立明。(資料圖片)

牙醫註冊條例修訂下周三於立法會大會恢復二讀、以及三讀表決,早前惹爭議的牙醫畢業學生新增一年實習安排再起風波。

牙管會過往一直以港大評審結果不達標作實習理據,港大早前曾發新聞稿支持實習決定。不過剛卸任的港大牙醫學院院長傅立明(thomas flemming)周初接受英文報章訪問,道出另一觀點。

傅立明表示,對於公開的負面評論(按政府指牙醫學院不符要求),是玷污港大牙醫學院的聲譽,感到非常難過。傅立明指,牙管會自2019年起,要求牙醫學院學生完成最少50個病人臨床程序才可畢業,包括各項牙科程序,不過他對牙管會的要求有質疑。

傅提到有關的配額要求沒有証據支持(not back to evidence),美國、英國、以及澳洲等地的先進院校當中,均沒有相關要求。直斥牙管會的要求,是隨意、無法証明反映質素。他表示,牙管會要求非牙醫學生最優先需學習的選項,認為應以規範、學業水平等反映學生表現。

傅立明亦表示,疫情期間進行實習非常困難,學院設施只可使用約3分之一容量,學生只可以透過小量病人為學生作實習,批評牙管會用疫情期間的學生作評審結果是不具效率,尤如當疫情不存在一般。他亦指,學院以「能力為本」的學習方式,評核學生表現,會透過診所設定的學習場景,評核學生是否於早前學習達成目標。他強調,評核應聚焦於學習的質素、而非數量。

牙管會:2012年起已進行評審   對傅立明以疫情作藉詞感困惑無奈

牙管會今日(4日)發聲明反擊傅立明言論。牙管會表示,臨牀經驗要求並非由牙管會單方面或隨意制定,而是與學院共同磋商,經參照海外文獻及因應不同地區的經驗和評審概念,以及本地課程設計所得,以確保切實可行。

牙管會亦指,課程評審要求質與量並重,稱臨牀經驗的量化要求並非評審課程的唯一標準。牙管會亦表示,牙管會自2012年起數度進行評審工作,一直與學院保持溝通,就臨牀培訓等問題進行檢討和解釋,以便學院跟進。不過有關要求在結構和內容上均沒有重大修改。對傅立明以新冠疫情作為未能達標的藉詞,感到非常困惑和無奈。

對於傅立明提及2023年本地牙科畢業生的臨牀經驗已全數達標,牙管會表示,早前已公開澄清並非屬實,包括向立法會清楚交代。